為更有效監理國內銀行,並且避免過度運用槓桿,金管會今(13)日宣布將新增「槓桿比率」指標,要求各業者以曝險總額作為分母,計算第一類資本淨額的比率,預計從明(104)年1月起開始實施。
過去檢視銀行財務時,自有資本適足率也是觀察重點之一,但因為主要是管控風險資產,分母並不包括被視為零風險的政府公債,但未來「槓桿比率」必須把公債、現金都一併計入,指標性質更趨嚴格。
目前「槓桿比率」的國際標準為3%,而國銀現階段初步計算後,平均約在5%左右,若單獨計算公股行庫則約為4%,在亞洲整體排名上,可列入中上位置。金管會認為,由於槓桿比率連低風險的資產都計入,計算方式比資本適足率更嚴格,要達到符合國際標準的3%,非常不容易。
金管會進一步表示,從金融海嘯後,為避免銀行過度運用槓桿,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就增訂了「槓桿比率」指標,計算「第一類資本淨額」占曝險總額的比率,而槓桿比率越高,顯示銀行的財務運用較好。
換言之,若銀行持有的高風險資產越多、自有資本越少,計算出的「槓桿比率」就會越低。其中,曝險總額應包括4大項,分別為資產負債表內項目、衍生性金融商品、有價證券融資交易、表外項目等。
不過,金管會也小幅修正曝險總額未來的計算方式,衍生性商品交易增列現金變動保證金可抵減曝險額、有價證券融資交易允許銀行採用淨額沖抵計算曝險額,且原本轉換係數僅有10%與100%,將改變為依照銀行對於客戶承諾是否可取消承諾程度來畫分,改為10%、20%、50%、100%。
金管會指出,為因應「槓桿比率」這項新監理指標,銀行必須按季試算今(103)年的狀況,槓桿比率偏低,就須透過加強自有資本的能力,或減少盈餘分配等方式進行調整。
【2014-11-13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