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吃不完的食物,在外經常放棄打包,在家則直接倒入廚餘桶,擔心吞下肚、肥上身。最新一份調查發現,國人愛吃又浪費的行徑「病得不輕」,全台1天可生產4萬桶廚餘,相當於可堆出70棟台北101大樓;粗估1年至少損耗2,400億元在食物上,足以讓小學生免費吃營養午餐長達39年。
根據《天下雜誌》針對國人飲食習慣調查資料顯示,35%的民眾,每週超過3天在外吃晚餐,甚至14.1%已經是天天外食的程度,其中以20至39歲的青壯年族群(48.8%)居多。同時國內「吃粗飽」文化盛行,6分之1的美食客每月至少要光顧一次吃到飽餐廳,顯示台灣人偏好「澎湃」的佳餚。
一旦習慣「滿漢全席」式的飲食方式,即使前往一般餐廳「祭五臟廟」,經常也容易出現忘情而點一大桌的情形。不過面對在外用餐的剩菜,32.2%的民眾坦言完全不會打包。《天下雜誌》表示,滿桌美食的陰暗面其實是剩食,全台1天可生產4萬桶廚餘,估計800萬個家庭1年至少損耗2,400億元在食物上。
若是自行買回家料理,80.7%菜籃族採購食物時,常會出於價格便宜(29%)、節省時間一次購齊(27.6%)、怕吃不夠(11.5%)等因素,而購買高出家中所需的分量,台灣家庭「怕少、怕麻煩」的飲食消費習慣顯而易見,是造成食材供過於求的幫兇。甚至有25.1%的受訪者坦承,買來的菜常常或偶爾沒吃、沒煮就丟棄。
然而有趣的是,《天下雜誌》指出,進一步詢問民眾對於這種浪費食材的態度,77.6%認為其他人將食物丟掉的作法,實在很浪費,但僅有59.7%願意承認自己丟棄食物的行為很浪費,中間落差18的百分點。很明顯地,部分國人嚴以待人、寬以律己的立場,是導致看不見自己浪費行為的主要原因。
至於選用食材方面,70.3%民眾會以本地生產為首選,但24%其實不瞭解平常入口的食物來源。《天下雜誌》認為,民眾有意選購本地食材,但存有不得其門而入的狀況,顯示國內食物履歷機制發展仍有進步空間。而教育方面,92.8%支持學校宜加強營養、產地、製造的食育教育,讓孩童養成低碳飲食習慣。
【2013-04-03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