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美業者為了吸引消費者上門,常使用看似便宜的醫美券「吸客」,等到「大魚上鉤」後,消費者才發現只做「半邊臉」,更沒有專業醫生在旁,萬一出「代誌」,不僅求償無門,恐怕連命都賠上。消基會痛批,醫美券變體驗券,政府應拿出對策好好管一管。
消基會暗中查訪網購醫美券的實際兌換和使用狀況,發現醫美診所以「醫美券」為誘餌,吸引消費者上門後,才告知僅是「體驗」服務,現場不僅沒有專業醫生在旁監督,而且「只做半邊臉」,更試圖推銷要價10萬元以上的「5年課程」,若是想退回醫美券還無法退款,只能在網站換購商品。
而醫美診所謂的「拔除粉刺」,事實上就是「果酸換膚」,醫美診所使用的果酸類產品,並非一般消費者可取得,換膚也屬醫療行為,而且個人膚質不同,若是使用不當,將會導致燒傷,因此應經醫師診斷膚質才能進行,若無醫師在場,就已經違反「醫療法」。
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祕書長黃毓惠表示,果酸換膚療程包含上酸、上中和液、保濕等流程,但是只要醫生具有執業執照,不管是不是相關專科,都能掛名為「醫美醫師」,況且醫美有一定風險,最嚴重者可能致死,根本不是隨便「補課」6小時,就可「跨行」行醫。
消基會抨擊,銷售醫美券的平台者業者不應以「第三方」立場來擺脫責任,網路平台與醫美診所應建立並提供完整商品供大眾選擇,不是誇大其實,掛羊頭賣狗肉,以「買療程」的「體驗」行徑招攬生意。
消基會進一步呼籲,政府應「明確立法」,樹立明確的醫美倫理規範,斷絕「非本科醫師培養第二專長」的模糊空間,讓業者難存有僥倖心態的空間,更須隨機抽查醫美診所,以確保民眾的安全。
【2015-10-21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