穩定供電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要務,而隨著台灣基礎電力設施陸續完工,限電次數已逐年減少。但日前由於核三廠發電設施故障,又逢氣溫飆高,「備用容量率」竟一度達3.88%紅色警戒,不免令人擔憂今(2015)年夏季將面臨限電,而不利產業及民生。
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,台灣各項發電裝置容量所占比例,各為「水力」14.7%、「火力」68.1%、「核能」16.3%、「風力」0.9%,「太陽光電」則幾乎為0%。足見「火力」及「核能」是台灣當前發電主力。
但核四已進入封存準備作業,未來是否商轉尚為未定數,而核一、核二、核三廠一、二號機運轉執照,也將陸續於「2018、2019年」、「2021、2023年」、「2024、2025年」到期。在核電廠不延役及核四不商轉的情況下,10年內台灣將進入零核電時代。
為了符合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》及《日本京都議定書》等國際公約的「減碳」要求,各國皆已積極推動「碳排放交易」等減碳措施。舉例而言,韓國已於2012年通過碳排放交易法案,並將於2015年起實施碳排放交易制度;美國《清潔能源安全法案》更將於2020年起,要求未實施碳排放交易的國家輸入商品時,須購買「碳排放配額」和「碳排放許可」。
因此,為避免增加台灣產品的成本,以維持台灣廠商的國際競爭力,減少火力發電以降低碳排放量,已勢在必行。換句話說,為符合國際要求,「火力」發電在未來10年內應減少40%。
在「零核電」及火力發電削減40%之下,台灣在2025年時,將面臨將近50%的供電缺口。但在缺水現況下,「水力」發電恐無法增加、「風力」發電及「太陽光電」在10年內增至近50%更是天方夜譚!台灣的能源供應已面臨巨大挑戰,「能源政策」迫在眉睫。
另依能源局統計資料顯示,我國「工業部門」電力消費占約56%,尤其石化業與鋼鐵業用電甚巨。依《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》規定,一旦台灣電源不足,將先從工業用電大戶開始限電,這將重創相關產業及其員工與就業機會外,更嚴重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。
慎思並研擬完善的能源方案,已是刻不容緩之事。期許政府行政團隊及早規畫,評估各種解決方案,並投入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效率的相關研究,使台灣電能持續穩定供應,提供國內企業及人民優質的環境。
作者介紹:現任立法委員李貴敏,從知名跨國智財、併購、專利的執業律師,一頭栽進國會殿堂,以法學的專業背景,專注於公共事務的立法正義。熱情活力十足的她,不僅在交大科法所、東吳EMBA任教授業,現更與卡優新聞網合作,將其理念、思維與情感,透過文章與國人溝通、分享。
《本專欄固定每週二刊出》
【2015-05-12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