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人性觀念開放,子宮頸癌的罹患年齡也跟著年輕化。有部分縣市主動幫中學女學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,但根據國外經驗,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,甚至傳出致死案例。消基會呼籲,疫苗並不能百分之百發揮防護作用,且具有潛在危險性,政府應該全面檢視學生施打的後續狀況,再評估是否繼續實施。
根據衛福部100年的統計資料,在1,673位子宮頸癌患者中,30歲以下有200位,更出現未滿20歲的罹癌者。在10大死因中,102年內有702人死於子宮頸癌。在國人罹患子宮頸癌的發病年齡逐漸下降下,已有部分縣市免費提供國、高中女學生施打。若是自費接種,則須花1萬2千元注射3劑。
然而,接種疫苗並不一定達百分之百的免疫力,在日本、英國、美國曾爆發大規模的副作用案件。包括注射部位出現紅疹、腫脹疼痛,嚴重者會發燒、作嘔、暈眩、肌肉無力及麻痺,更甚者出現痙攣、突然抽搐、癲癇、臉部神經痲痺的貝爾氏麻痺症狀、半邊身體癱瘓、感覺遲鈍等。其中美國有8,000例、18起死亡案件,日本有1,926例、1人死亡,而英國有1,340例。
消基會表示,子宮頸癌主要經性行為感染,相關病毒有10種。由嘉喜藥廠生產的四價疫苗,可預防4種病毒,但僅有5年效力;保蓓藥廠的二價疫苗可預防2種,僅能維持8.4年。因此施打疫苗只能針對某些特定病毒達到6、7成的保護效力,若是對於其他型病毒,還是得做抹片檢查。
消基會呼籲,從日本、英、美等國的前車之鑑,疫苗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,若是一個12歲的女學生,頂多只能保護到20歲,父母應慎思是否該讓小孩冒險接種疫苗。而業者和醫護人員應主動告知可能引起副作用的警語,政府則應參考國外經驗,全面調查對國內女性的弊益,再研判是否持續提供公費施打。
【2015-05-12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