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,2021年新興亞太國家會是最須要人才的地區,而台灣卻被冠上「人才失衡最嚴重」。《天下雜誌》調查發現,台灣優勢在於教育普及,但薪資沒有競爭力,加上勞資雙方對於競爭力、育才、留才的配套認知,都有相當大的落差,進而導致人才外流。
《天下雜誌》為瞭解台灣人才的真實狀況,針對企業人資長、百位海外台灣工作者及千位本地上班族進行「台灣人才大調查」。對於台灣人才的競爭力,三方都給予肯定的答案,更有85.71%人資長認同台灣人才。其中「教育普及,人力素質佳」是關鍵因素。
同時,人資主管認為「擁有良好的在職(終身)學習能力」(41.67%)及「忠誠度高」(41.67%)分占2、3名。而海外及台灣工作的上班族則覺得「職場能力表現不俗」(51.55%、47.88%)和「認真」(48.97%、51.79%)才是繼普及教育之後的關鍵原因,顯示勞資雙方在「競爭力」的認知上落差大。
至於,海外的外派工作,有75.91%的台灣工作者願接受挑戰,64.29%的人資長也認為容易找到員工前往任職。但若進一步設定外派地點是經濟較不發達的開發中國家時,卻有62.25%的上班族表示「要思考當地環境後再決定」,而69.23%的人資主管也覺得東南亞或新興市場的外派人力有困難,顯示「外派」對國人而言有「但書」,須視情況而定。
針對近來嚴重人才外流的問題,有超過半數的人資長及海、內外工作者認為「薪資沒有競爭力」是最大問題,其次有59.49%的台灣上班族和48.04%的海外工作者認為「企業缺乏育才與留才的配套策略」是第二原因,不過僅有28.57%的人資長認同,反而「政府缺乏人才戰略」占了42.86%,顯示勞資之間對於育才、留才的認知也有差距。另外「周邊國家(如中國、新加坡)積極搶才」也是三方認同的重要原因。
天下雜誌分析,台灣人才競爭力其實不輸給其他國家,但薪資問題卻成為將人才逼走的關鍵,導致周邊國家可以輕易「挖牆腳」,造成人力失衡、人才缺口。在面對世界和鄰國的快速競合下,台灣人才、企業、政府更應三方協力,才能彌補逐漸擴大的「人才荒」。
【2014-06-25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