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網拍」購物的方便性,掀起驚人的「宅經濟」巨浪,但卻也因匿名的特性,造成詐騙及消費糾紛案件頻傳,已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。消基會指出,網路存在極端的資訊不對等,買家無法得知賣家身分,使得心懷不軌的騙徒有機可趁,呼籲政府強制推動實名認證制度,以防範詐騙事件持續發生。
根據資策會的統計資料顯示,2010年台灣網購市場規模達3,580億元,2012年成長至6,050億元,今(2013)年可望達到7,400億元。但去(2012)年光網路詐欺案就占所有詐騙案的一成,顯示「網路」已為社會帶來不少的問題。
其中,常見的網購詐騙方式大致可分為四種,消費者下單購買,賣家卻遲不出貨的惡意詐欺;退還瑕疵品後,賣家既不退錢也不出貨;照片與實品落差大,惡意拖過七天猶豫期的緩兵之計;以及透過BBS、Facebook…等非正式的網路交易方式而遭騙或受刁難。
消基會名譽董事長謝天仁表示,首先必須釐清買賣雙方的關係,一種是業者與消費者的B2C(Business to Customer)交易,另一種則是私人與私人間的C2C(Customer to Customer)交易。前者的糾紛適用消保法,但後者雖受民法規範,但消費者卻無法受到消保法的保障,導致消費糾紛與詐騙案不斷。
尤其是在資訊不對等下,買家購物時必須提供姓名、住址、電話、銀行帳號…等相關資料,但對於賣方卻一無所知。消基會痛批,交易平台業者放任不肖賣家大量註冊帳號,又不主動協助處理糾紛,而政府卻無「法」可管理與規範平台業者,網購等於是「無政府」狀態,形成社會的「死角」。
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人陳智義認為,解決問題的方法,在於政府應建立「實名認證」制度,成為依法有據的強制手段,例如以身分證、健保卡、信用卡、手機…等可以辨識真實身分的資料,作為網購帳號的認證機制,以確保網路消費的安全性。
據了解,美國eBay就有一套完善保護消費者的機制,當買家一旦發生網購糾紛,eBay即會出面與賣家協調,並賠償消費者一定金額的損失。而韓國eBay則採用交易中介人模式,由網購平台先保管買家的支付金額,若限期內買家沒有抱怨,才會撥款給賣家,若這段時間接獲買家投訴,這筆金額就會遭扣留,直至買賣雙方達成共識。
【2013-03-13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