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整形風潮正夯,許多人趁著春節荷包飽滿,在「淨膚、柔膚、電波脈衝光」宣傳的引誘下,報名美醫儀療課程,但卻發生不少消費糾紛,甚至有醫美診所由密醫違法執行療程,讓消費者愛美不成反成受害者。消基會提醒,切勿「跟著廣告找名醫」,「最新」不一定「最好」,保留就醫資料以保障自身權益。
近來消基會接獲許多醫美糾紛的投訴,民眾常受到醫美文宣的誤導購買療程,但結果不如預期,甚至出現反效果,想退費不是遭拒,就是協商調解過程冗長複雜,讓消費者身心煎熬,成了求償無門的冤大頭。
坊間常有醫美診所以誇大療效來吸引愛美民眾上門,例如保證、完全根治、一勞永逸、永不復發…等聳動用語。事實上,美容醫學屬醫學範疇,這些廣告詞都有違法之嫌。而異常便宜的療程也潛藏風險,相關儀器、醫療器材、醫用材料「最新」不一定「最好」,而是須有衛生署許可證號,否則都屬違法。
消基會指出,民眾在進行儀療前,須先注意自身身體狀況,像是皮膚狀況不佳,就不宜進行儀療,以免留下不可抹滅的後遺症。而且療程反應常因人而異,例如雷射光療會刺激黑色素細胞生成或損壞皮脂腺,因此須加強防曬及保濕。
尋找值得信任的醫師是最重要的部分,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人陳智義表示,專科醫師未必受過完整醫美訓練,在台灣只要持有相關醫師執照即可進行療程,甚至有診所聘僱密醫,若由這些醫療人員進行侵入性治療,則存在相當大的風險。
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的統計,去(101)年接獲密醫通報、稽查案件高達153件,而移送至地檢署偵辦即占23件。其中,位於台北市復興南路上的凱渥醫美診所,就被查獲以不具醫師資格的密醫,為消費者施打美白針、肉毒桿菌,還開立減肥藥物,除開罰10萬元外,並自4月1日起停業1個月。
消基會建議,民眾於儀療前一定要照相留下資料,並保存每次的就醫資料,也要簽訂儀療協議書,尤其是病歷更要盡可能全部影印,若是診所不提供,可依法處1萬至5萬元以下的罰鍰,並可連續處罰。
【2013-03-04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