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有個故事,大意是媽媽為了怕孩子餓,所以在脖子掛餅,小孩卻因懶得轉餅來吃而餓死。當時聽了就覺得,那張餅可能非常難以下嚥,因為剛煎好的餅香氣四溢,即使擺上一陣子,嚼起來依然有踏實麵粉甜味,能放到寧死不吃完,豈有理乎?
邇來幾回經過莊敬路附近,看到進口車把蔥油餅店當得來速,推想那肯定好吃。結果親自一試,發現何止味道佳,簡直是合意極了。
話說璐璐小時候吃的蔥油餅,十分樸素,可是連鄰居小姊姊偷偷跟男友約會,在公園買的也只是一張塗了辣椒醬的餅,理由就出在夠勁、麵氣充盈、能擋饑!而這間得月居的餅,正符合這個要素,且還維持著原始捲疊、桿麵的精神。
據這兒掌廚的姑姑陳慶蓮說:「說實在話,當初會做餅,考慮的就是附近眷村住的老人。而我的方法,則是承襲自父母那一輩的手藝,所以有人吃了十分感動,因為這滋味,很懷念。」
從前的蔥油餅,確實不興那種加了豬油、滿滿蔥花的蝸牛式捲法,而是只採高筋麵粉沖熱水,揉好後,醒透了,再抹上沙拉油、鹽花、蔥末,讓薄薄的隔層中,產生渾然天成的澱粉蔥香氣。至於煎的方法,油不能多,得慢慢來。就跟煎魚一樣,如此才能形成既結實又渾厚的外皮。
所以姑姑即使大熱天,平均每張餅還是得煎上十分鐘,才能起鍋。因此這樣的成品,有著油氣不盛、耐吃的優點。大熱天裡,若有一鍋綠豆稀飯,搭幾樣小菜,那只能說太美了,連什麼大宴都不想去了。
這兒還有韭菜盒,純用烙出來的,不時興一般店家重複抹擦厚油、偷工搶快的作法。精采之處還不只於此,細品飽滿的韭菜餡,更是舒暢。後來一問,原來雞蛋須炒得金黃明麗,蝦皮用的是一箱3,200元的貨色,才能配得上切得細緻長短齊一、洗得仔細透徹的碧綠韭菜。難怪一吃上癮,早上肚子咕嚕時就會想起。(得月居,台北市莊敬路237號,週日休)
除此之外,拿餅來配熱湯也棒,多繞幾步,可移駕北醫對面的三元喜事買肉羹。其料實、湯頭甘潤,吃完後輕快地打聲飽隔,人生的幸福何其簡單?
《本專欄固定每週一刊出》
【2012-07-16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