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出現首例疑似狂牛症死亡案例,使美牛進口議題再次受到各界高度關注。消基會抨擊衛生署刻意隱瞞病例,並認為衛生署應重新檢討開放美牛進口政策;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對此回應,國內狂牛症疫情均照標準流程發布,絕無隱瞞一事。
帶骨美牛開放至今近一年,國內卻傳出首例疑似狂牛症死亡病例。疾管局於日前證實,今(99)年五月死亡的一名36歲男子,極可能是庫賈氏病例,患者曾於英國狂牛症高峰期居住英國八年,但因家屬拒絕病理解剖,無法進一步確定,只能認定「不排除」是新型庫賈氏病患。
新型庫賈氏,也就是俗稱的「狂牛症」,是一種具傳染性的普力昂異常蛋白所引起,在狂牛病病牛的腦和脊髓中含量最高。人類吃進帶有變異毒蛋白的病牛肉後,經過淋巴傳輸,會在神經細胞內複製堆積,最後在腦部發作,造成大腦皮質空洞化,腦組織呈現海綿狀,因此也稱為海綿樣腦症。
狂牛症之所以讓人聞之色變,在於它的潛伏期可長達七年,在未發作、又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,很容易被人類忽視,發病後也無藥可醫。更可怕的是,致病的普立昂蛋白一旦進入生態環境,傳染性至少可維持16年,這段時間內消費者可能透過食物鏈、汙水、輸血等方式感染新型庫賈氏症,換句話說,即使是吃素,一樣可能得到人類狂牛病。
消基會表示,今年六月即耳聞過該起病例,並曾去函給疾管局,希望能公開疫情資料,不過疾管局卻回覆,「自86年至99年5月29日止,累計通報疑似庫賈氏病共395例,目前尚無新類型庫賈氏病案例。」如今疾管局卻又承認該起案例,當初無疑是在睜眼說瞎話。
消基會抨擊,政府根本是因為擔心影響美牛進口政策,才刻意隱匿病例長達半年之久,也讓台灣在防疫工作上足足空窗半年,衛生署簡直是「瀆職到了極點」,衛生署應該重新檢討美牛進口政策,而且監察院應針對疾管局和相關人員進行追究,調查是否有瀆職之嫌。
面對消基會的質疑,疾管局回應,國內庫賈氏國內庫賈氏病疫情,均依據庫賈氏病工作小組審查結果發布,並未有隱匿疫情,罔顧民眾健康的情事,並強調已針對該名病例的就醫紀錄及捐血進行追蹤調查,醫院也已作好感控措施,疫情無擴散危險。
【2010-12-10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betawebcloud.starwi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