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住宅最近成了五都選戰中的熱門議題,有候選人提出要在台北市精華地段蓋「小帝寶」,但是中央政府卻持不同的看法,筆者也認為都市的精華地段興建社會住宅有必要審慎考量,畢竟精華地區的用途有多樣選擇,而且社會住宅的所在區域並非市中心不可,究竟社會住宅要蓋在哪?要如何蓋才不會被貼上「貧窮」的標籤?
筆者過去曾經發表過政府興建低價住宅時,若不能有完整的配套措施,那麼這些住宅區非常有可能被貼上「低收入」的標籤,長期下來會助長社會階級意識的發展。
社會住宅也是如此,由於貧富差距快速擴大,就算是中產階級面對「住」的需求,經濟壓力也相對沉重,所以政府蓋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方向是正確的,但是要蓋在哪?
筆者認為現在租不起像樣房子的人越來越多,所以社會住宅應該選擇土地成本較低的地方,如此一來才能提供更多的戶數給需要的人,只要大眾運輸交通方便,並不見得需要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中心興建社會住宅,否則將面臨周遭住戶的強力反對。
再來就是對象的篩選,目前政府規劃的是經濟弱勢的人,可以承租社會住宅,但是經濟弱勢標準何在?需要有年齡限制嗎?如何跟社會救助做區隔?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,才能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,否則很容易與社會救助的資源重疊使用,造成社會資源浪費。
政府可以透過社會住宅的提供,精確掌握到經濟弱勢的族群,如果政府真的有心,還可以提供這些弱勢族群技職輔導或協助創業,讓這些人改善經濟生活,所以使用社會住宅要有年限限制,讓社會住宅不單只是提供住的地方,而是一個中途站。
只要是社會住宅的住戶,政府會協助你提高工作收入,同時需要訂立居住的年限,這樣才能治本,也才能減少外界把社會住宅貼上「貧窮」的標籤。
最後,就是社會住宅周邊環境的整體發展規劃,既然申請社會住宅的都是較弱勢的人,那麼相關品質較低的食衣住行育樂產業,必定會在周邊發展,政府若未能事先防患未然,將會加速社會住宅整個區域貧窮化的印象,社會住宅是政府的美意,但是可別造成了另一波階級對立的產生。
《本專欄固定每週二、五刊出》
延伸閱讀: